 |
 |
|
最新消息
>
福建出土大批宋代佛像,做工精致,專家:和靖康之難有密切關系
|
 |
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2282737176125821&wfr=spider&for=pc"
老王歷史閑談發布時間:03-2710:32優質原創作者在福建泉州,在配合公路修建進行文物勘探時,考古隊發掘出一批宋代佛像;這些佛像做工精致,惟妙惟肖,反映出宋人超高的技藝水平;考古專家對此研究之后說明,這些佛像大量的出現,反映出宋朝當時一社會現象,而且和靖康之變有密切聯系;這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們來看看!福建泉州出土的大批佛像讓人們看到了唐宋時期佛教興盛的狀況,并十分驚嘆于宋朝時期的塑像技藝水平;有一尊陶制觀音菩薩佛像最為完好、精美;其貼塑幾乎無開裂,佛像神態安詳,眼、嘴、手,柔潤富有張力,蓮花座上蓮瓣和勾邊都清晰可見。宋朝的佛像如此精美,和當時佛教大興不無關系;宋朝建立政權之后,首先解除前代后周世宗的禁佛法令,通過給佛教以適當的保護,來加強國內統治的力量;而且朝廷十分注重佛教經藏的迻譯與刊刻,先后派遣沙門行勤等157人西行求法;除此之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宋朝十分流行建立功德寺。所謂"功德寺",是達官貴人崇奉其祖先靈位的寺院,由皇帝敕賜匾額;這類寺院置于墳所,功能是守墳祀祖,故也稱之為"功德墳寺";其在國內起源很早,在宋代發展至頂峰,從墳旁起寺院逐漸發展成為專為崇奉祖先靈位、日常祭掃;臣僚修建功德墳寺,始見于天禧五年 (1021年) ;據《宋史》記載,是年,真宗賜已故太尉王旦墳側僧寺,賜額覺林禪寺,"近墳田租悉除之。"意思是,一些田產只要是系名于寺院者,不限田畝皆免稅役;朝廷出臺多項優惠政策,使得功德寺大規模發展起來;再如嘉祐四年 (1059年) 朝廷詔令具有親王、長公主、現任中書令、樞密院、入內內侍都知等身份的臣員、內臣,均可以申請修功德墳寺;隨著請額大臣曾多,官位限制逐步放寬;是否有資格賜建墳寺開始與官員等級掛鉤,逐漸成為官員身份標志之一。按照中國傳統安土重遷的觀念來看,一個家族所居之地即是其世代墳塋所在;所以,以追薦冥福為主的功德寺當是亦立于此地;然而自中唐以來,士大夫不斷脫離原籍向長安、洛陽集中;官員遷徙成為常態,其家族往往隨官員任官而定居他鄉,并將家族祖墳遷于居地;于是,建立功德寺,招僧人看護家族墳墓,歲時祭掃,成為宋朝流行的一社會現象;如紹興年間曾為參知政事的李光,本為上虞人,后遷居余姚,以余姚姜山凈寧院為功德寺,圣上賜額為"靜凝教忠"寺。由于管員不斷遷移,加上朝廷鼓勵態度,功德墳寺在國內大興,同時也加速了佛教的發展;各地塑造佛像的技術大幅度提高;宋朝還有一重要的事件,使得大批管員遷移,就是導致北宋滅亡的"靖康之難";靖康二年(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東京,擄走徽、欽二帝,至此北宋滅亡;而宋徽宗第九子趙構幸免于難,于1127年定都南京應天府,國號仍為宋,史稱南宋;之后南宋數次向南遷移,終于在1141年和金朝達成紹興和議,偏安于秦嶺淮河以南。靖康之難以后,大批管員南遷,隨行的還有其龐大家族,以及祖墳;新遷一地,官員又開始新建功德墳寺,招募僧人為其守墳祀祖;新建寺廟必定會塑造佛像,這樣就促使宋朝時期的塑像工藝水平達到了新的高度。然而在普通老百姓看來,達官貴人修建功德墳寺,自己不可能在這些寺院內進行正常的宗教活動;甚至該官員難免借勢侵奪周圍的田產;建功德墳寺實為貴族的一項特權。【參考資料:《宋史》《宋代功德墳寺》《佛教與古代》】相關搜索佛像手機壁紙佛教圖片宋朝出土文物宋代政治制度宋代都城
關鍵字標籤:佛像雕刻 |
回上頁 |
|
|
|
|
公司簡介│婚紗選擇│婚紗攝影│婚前保養│新娘秘書│最新消息│網站導覽│回首頁
婚紗,婚禮MV,海外婚禮,婚紗 |
|
 |